作者:国务院扶贫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对扶贫体制、政策、方式等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工作的主要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使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为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商品经济,释放政策活力,极大解放生产力,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村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甘肃定西、河西,宁夏西海固)专项扶贫计划,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行动。1986年,国家制定扶贫标准,成立扶贫工作机构,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划定重点扶持区域,确立开发式扶贫方针。1994年以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2001年—2010年、2011年—2020年两个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不断提高国家扶贫标准,持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真贫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为起点,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中央明确,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同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出台财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电力、健康、教育等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开展建档立卡,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把扶贫对象找出来,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开展驻村帮扶,选派数百万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到贫困村,加强一线帮扶力量,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把帮扶措施落细落实,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严把贫困退出关,制定贫困人口退出和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标准和程序,并开展专项评估检查,确保脱贫质量,解决“如何退”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工作的主要成就
经过70年来的接续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亿多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6年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每年都保持减贫1200万人以上,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71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1%,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基本解决。全国832个贫困县有436个摘帽,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有10.2万个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幅增加脱贫攻坚投入,累计新建改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50多万公里,解决1600多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对700多万贫困农户的危房进行改造,对近1000万贫困人口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完成10万多所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救治1500多万贫困大病和慢病患者,向1482万贫困农户提供5800多亿元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发展产业,2522万贫困人口享受低保政策,长期困扰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和住危房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生产条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多百分点。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电商、光伏、旅游等扶贫新业态迅速发展,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生态扶贫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
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300多万名干部到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加强了基层基础,了解了国情民情,转变了工作作风,锻炼了本领,培养了能力。通过组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贫困退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减贫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扶贫开发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与大规模减贫同步、有效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作出了重要贡献,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增强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工作的基本经验
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全面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贫困县党政正职攻坚期内保持稳定,层层压实责任。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着力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夯实农村基层组织。
坚持与时俱进,分阶段制定计划。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分阶段组织实施减贫战略,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资源使用由多头分散转变为统筹集中,扶贫方式由偏重“输血”转变为注重“造血”,贫困地区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生产总值转变为主要考核经济质量和脱贫成效。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农村普遍贫困的状态,实行普惠性的政策措施,使大部分地区和群众受益。党的十八大后,确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国扶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不仅是脱贫攻坚的科学方法,也成为许多工作的基本遵循。
坚持开发式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对贫困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全方位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动力活力。对贫困人口,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升整体素质,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能力贫困,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对丧失劳动能力无业可扶的贫困人口,实行综合性保障兜底。
坚持加大投入,提高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的投放,发挥土地政策和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形成扶贫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和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组织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支持军队参与驻地扶贫,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确定10月17日为中国的扶贫日,建立国家扶贫荣誉制度,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
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各党派民主监督,实施最严格的督查巡查和考核评估。国家每年组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织省际间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记者暗访,检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情况和脱贫质量,评估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树立脱贫实效导向,确保扶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坚持互利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学习国际先进减贫理念和成功经验,借鉴而不照搬,坚守而不僵化。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累计向1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资金4000多亿元,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1200多万人次,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咬定目标拼命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扶贫开发仍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研究制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